454回忆录14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新帝从之,令户部、礼部、太医院联合制定《惠民局扩容条例》,于景曜十年秋推行。

    惠民局扩容后,更多的贫苦百姓享受到了基本的养老、育婴、医疗保障。养老院里,孤寡老人安享晚年;孤儿院里,孤儿们得到了悉心照料;医疗机构里,贫苦百姓能够免费或低价看病。民间力量的参与,不仅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,也丰富了惠民局的服务内容,提高了服务质量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八、景曜十年秋:太庙告功与“中兴之誓”

    景曜十年秋,黄河治理初见成效,边地稳定,海贸繁荣,财政稳健,民生改善,科举兴盛,宗室和睦。新帝慕容宸欲于太庙举行“告功之誓”,祭祀列祖列宗,宣告景曜中兴之效,凝聚人心,永续盛世。

    太庙之誓前一日,新帝召太子慕容曜入养心殿,叮嘱道:“太子,太庙之誓,非为炫耀功绩,乃为告慰祖宗、激励群臣、安抚百姓。你当于誓文中,先述列祖列宗之功,再言景曜中兴之艰,最后表永续盛世之愿。对群臣,要予以嘉奖,鼓励其继续勤勉;对百姓,要广施德政,令其安居乐业;对宗室,要示以宽容,令其与朝廷同心同德。”

    太子慕容曜躬身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次日,太庙之誓如期举行。新帝慕容宸身着衮龙袍,率太子慕容曜、宗室诸王、文武百官祭祀列祖列宗。誓文中,他述及南夏历代先帝开疆拓土、励精图治之功,言及景曜中兴以来,边地安定、海贸繁荣、黄河治理、财政稳健、民生改善、科举兴盛之效,表曰:“朕承天命,抚有四海,幸得列祖列宗庇佑,群臣同心,百姓协力,方有今日中兴之局。朕唯愿敬天法祖,勤政爱民,与太子、宗室、群臣、天下百姓同心同德,永续永熙盛世,国泰民安,千秋万代。”

    誓毕,新帝对群臣论功行赏,晋升了一批勤勉能干的官员;对天下百姓,颁布诏书,减免赋税一年,赈济孤寡,扩大惠民局覆盖范围;对宗室,恢复了几位因早年过错被罢黜的宗室子弟的爵位,给予优厚待遇。

    太庙之誓后,朝野欢腾,南夏景曜中兴的气象更隆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九、深水区的暗礁:财政紧缩与地方反弹

    景曜十一年春,财政预算制度推行三年,成效显著。然因边地小规模冲突频发,河工投入持续增加,惠民局扩容,财政支出压力日增。苏廉上书,请求:“皇上,为确保财政稳健,臣请推行‘财政紧缩’政策:一是削减非必要支出,如宫廷开支、官员俸禄补贴等;二是优化支出结构,加大对边备、河工、惠民局的投入,减少对低效项目的投入;三是加强税收征管,打击偷税漏税,扩大税基。”

    财政紧缩政策一出,立刻引发反弹。宫廷贵族不满削减开支,官员不满削减俸禄补贴,地方官员不满财政拨款减少,纷纷上书反对。

    宗室诸王中,有几位心怀不满者,暗中串联,散布流言,谓“财政紧缩乃苛政,损害贵族与官员利益,动摇国本”。

    新帝召四辅会议,商议对策。相国王大人道:“皇上,财政紧缩乃不得已而为之。然需注意方式方法,不可一刀切。对宫廷开支,可适当削减,但需保障皇室基本生活;对官员俸禄补贴,可优化结构,对勤勉能干的官员予以奖励,对懒政怠政的官员予以削减;对地方财政拨款,可与地方绩效挂钩,绩效优秀的地方予以增加,绩效不合格的地方予以削减。”

    太师李大人道:“臣附议相国。同时,要加强宣传,向贵族、官员、地方说明财政紧缩的必要性,令其理解朝廷的难处。此外,可通过发行‘公债’的方式,筹集部分资金,缓解财政压力。公债可向民间商户、士绅发行,承诺一定的利息,到期兑付。”

    太子慕容曜道:“儿臣以为,财政紧缩的核心,乃‘公平’与‘透明’。削减开支,要一视同仁,不得偏袒任何人;财政收支情况,要定期公开,接受群臣与百姓监督。同时,要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查处力度,杜绝财政资金浪费。”

    新帝从之,令苏廉修订《财政紧缩条例》,采取“差异化紧缩”政策,发行公债,加强宣传与监督。

    公债发行后,民间商户、士绅踊跃认购,筹集了大量资金,缓解了财政压力。差异化紧缩政策的实施,避免了一刀切,得到了大部分官员与地方的理解与支持。对少数不满者,新帝通过安抚与惩戒相结合的方式,平息了反弹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十、景曜十二年:传承与展望

    景曜十二年春,太子慕容曜年满二十,监国多年,政绩显著,民心归附。新帝慕容宸欲举行“禅位大典”,传位于太子。

    四辅与文武百官纷纷上书,请求新帝禅位。宗室诸王亦表示支持。

    新帝召太子慕容曜入养心殿,道:“太子,朕年事已高,欲传位于你。你当谨记祖母遗训,戒躁、戒私、戒逸,心怀天下,体恤百姓,与群臣同心同德,守护好南夏的江山,永续盛世。”

    太子慕容曜跪在地上,含泪道:“父皇,儿臣不敢当。儿臣愿继续辅佐父皇,打理朝政。”

    新帝扶起他,道:“太子不必推辞。你已能独当一面,南夏在你的治理下,必将更加繁荣昌盛。朕传位于你,乃天命人心。”

    景曜十二年夏,禅位大典如期举行。新帝慕容宸禅位于太子慕容曜,太子慕容曜登基称帝,改元“永曜”,尊新帝为“太上皇帝”。

    永曜元年秋,新帝慕容曜于太和殿举行“登基之誓”,祭祀列祖列宗,宣告:“朕承父皇之位,抚有四海,唯愿敬天法祖,勤政爱民,继承永熙、景曜之业,推行德政,整饬吏治,发展经济,加强国防,改善民生,令南夏盛世永续,国泰民安,千秋万代。”

    誓毕,新帝慕容曜推行“永曜新政”,在景曜中兴的基础上,进一步深化改革:一是完善财政预算与税收制度,确保财政稳健;二是加强边地防御与治理,维护边地稳定;三是深化海贸开放与规制,促进海贸发展;四是推进黄河治理与生态保护,实现长治久安;五是扩容惠民局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;六是改革科举与教育制度,选拔更多优秀人才;七是修订宗室与官制,规范权力运行。

    太上皇帝慕容宸退居后宫,安享天伦,时常教导新帝慕容曜治国之道。太子妃苏婉卿被册封为皇后,温婉贤淑,辅佐新帝,打理后宫,深得民心。小公主慕容玥被册封为“永安公主”,温柔善良,知书达理,深受宠爱。

    永曜二年,南夏盛世达到新的高峰。边地安宁,海贸繁荣,经济富庶,吏治清明,民生幸福,文化兴盛。天下百姓安居乐业,无不称颂新帝与太上皇帝的贤明。

    风染霜的精神与智慧,如同灯塔,指引着南夏的航向。慕容冷越、慕容瑾、慕容宸、慕容曜,一代代南夏君主,传承着她的遗志,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。

    从此,南夏永熙、景曜、永曜之盛世,一脉相承,国泰民安,千秋万代,永续繁华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