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字字珠玑,法度森严,无一字无来历,无一句不合规范。” “经义阐释精微,赋文铺陈华丽,诗词清雅含蓄,律法条分缕析。此等卷面,堪称院试之范本!” 立刻有人附和。 “不错!此卷,实乃滴水不漏,稳如磐石,案首之位,当之无愧!” 另一名考官却摇头。 他指向顾铭的卷子。 “甲字十七号之卷,策论与赋文双‘上上优’,冠绝全场,小三门棋道亦是八战全胜!” “‘筷子浮起,人头落地’‘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’皆真知灼见,切中时弊!” 先前支持秦明月的考官皱眉反驳。 “策论、赋文,锋芒太露,言辞偏激,近乎酷吏之言!” “赋文描绘灾情,更是字字泣血,恐有怨怼之嫌!此等卷面,置于案首,恐非吉兆!” “荒谬!”支持顾铭的考官拍案而起,激情辩论起来。 公房内分作两派。 一派力挺秦明月卷面之完美、法度之严谨,堪为士林典范。 一派盛赞顾铭见识之卓绝、文气之磅礴,实乃经世之才。 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 解熹静静听着。 足足过了一刻钟,才看向争论不休的众人提高了声音: “诸位。” “甲字十七号策论、赋文,虽言辞激切,然其心可嘉,其意可悯。置于案首,正可彰明朝廷以民为本之志。” “乙字三号之卷,法度精严,足为典范。置于第二,亦不负其才。” 他声音沉肃,不容置疑。 “诸位,可有异议?” 众考官沉默片刻。 陆渊率先道: “解公高见,学生附议。” “附议。” “附议。” 先前支持秦明月的考官,见解熹已做决断,亦不再多言。 解熹提笔,在总评名册的案首位置。 郑重写下“甲字十七号”二字。 在其下方写下“乙字三号”。 第三名则是评给了丁二十四号。 经义、律法、诗词、策论四门上优。 但赋文过于拘泥法度,畏首畏尾,只评了中良。 至此。 前三甲尘埃落定。 沉重的贡院大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。 天临府知府陈敬之肃立阶下。 身后是天临府一众属官。 陈敬之深吸一口气整了整官袍。 迈步而入来到批卷公房外。 “下官天临府知府陈敬之,率府衙僚属,拜见解督学、陆大人及诸位考官大人!” 门开,解熹端坐案后,陆渊侍立一旁。 陈敬之躬身入内,身后属官鱼贯而入,立于堂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