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姜义立在祠堂檐下,静静地看着。 那半截紫羚的残躯,被自家小儿托在掌中,周遭的空气仿佛成了一张被火炙烤的薄纸,微微起了褶。 草尖上的露珠还未来得及滚落,便先嘶地一声化作白雾,轻轻缭散。 只见姜亮不见如何作势,只并指如剑,于药田前虚空轻轻一划。 那片泥土竟似被温柔劝服一般,悄无声息地往两侧分开,露出一口恰到好处的坑穴。 不深不浅,不宽不窄。 像是天地早为他留好了这一方归处。 姜亮俯身,将那半截残躯轻轻送入。 泥土旋即回卷,层层覆上,堆起一个小小的坟丘,连一星尘土都未溅到他那身墨色官袍上。 做完这一切,姜亮并未即刻收手。 他自袖中取出一物,摊在掌心,却是一套崭新的阵旗。 玄铁为杆,赤帛为幡,幡面朱砂符文流转,隐隐闪着火光。 旗幡光洁如新,分明是早有筹谋。 他步履沉稳,不紧不慢,绕着那坟丘一圈行去。 每一步落下,便有一杆阵旗轻声没入土中,分毫不差。 当最后一面阵旗插定,天地间的气息微微一颤。 像是有一层无形的琉璃罩,从云端缓缓落下,将那片数丈方圆的地界,密密笼住。 姜义立在阵外,只觉眼前一清。 那股能灼人眉目的热浪,登时便断了根,静得连一丝火息都寻不见。 风从林梢吹来,带着几分草木的凉意。 院前的热气消散无踪,晨光如水。 仿佛先前那足以煮石的烈焰,只是一场错觉。 而那无形罩子之内,光线都似被煮得浓稠了三分。 坟丘四周的空气里,浮着一缕缕赤色精元,肉眼可见,宛如一尾尾被困在网中的小鱼,游而不散,绕着那坟丘缓缓转着圈。 其色愈积愈深,渐成一团活火,似在呼吸。 姜义瞧着自家小儿这一通不紧不慢的手脚,眼皮微微一抬。 这哪像是在安葬? 分明是生怕那山神死后未散的道行,跑掉半丝半毫。 姜亮负手立在那光罩之外,神情平静,眸中倒映着一片赤霞。 那小小的坟丘,在阵法光影之中,热气氤氲,赤光流转,倒像一口温养着天材地宝的丹井。 他看了许久,满意地点了点头,方才回身。 屋檐下的姜义,正半倚着柱,神情若笑非笑。 姜亮走近几步,脸上露出几分讪讪的笑意,像个做了小聪明事的晚辈。 “多亏爹爹当初叮嘱,叫孩儿时时留个心眼,”他说,语气放得低,带着几分亲近。 “昨夜驼峰山那边地脉一乱,孩儿便是头一个赶去的。那一摊子事,也是孩儿亲手上报城隍爷的。” 他说着顿了顿,面上也添了些心照不宣的自嘲: “那具残躯里,还温着一颗未散的内丹。城隍爷他老人家说,让孩儿寻个地儿,好生安置。” “倒不如说,是给孩儿的一份封口费。” 他抬眼望向姜义,神色平静而笃定。 “这地方灵气不散,温火不绝,正好给家中人修行用。” “也算……物尽其用。” 姜义心中已有几分明白,面上却半点不显。 眉峰微蹙,神色里透出实实在在的担忧。 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开口: “你方才说,那山神的牌位,已送入城隍庙,长受香火供奉?” 话音一落,他的目光越过姜亮,落在那座小小的坟丘上。 晨光正斜,坟头的赤光被光影一冲,竟显得愈发温柔。 “那他……” 姜义顿了顿,低声道, “会不会借着那香火愿力,重聚神魂?” 此言一出,屋前的风都似缓了半拍。 毕竟那是受过敕封的正神遗蜕。 魂飞魄散是一回事,可香火愿力,那是最玄之又玄的道力。 便是令死人回光,枯骨生花,也算不得稀奇。 拿这等神尸来助人修行,姜义自是不敢不慎。 姜亮闻言,却毫不迟疑地点头,答得干脆。 “那是自然。” 语气平静,笃定得像在陈述天经地义之事。 “几十上百年的香火这么供着,别说重聚神魂,便是顽石,也能点出灵来。” 姜义眉头便又紧了几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