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公将军,大势所趋-《西游: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便是那位始作俑者,南华老仙本人。

    恐怕也未曾料到,当年随手点拨、赠下几卷天书的那个便宜弟子,竟真能走到今日这一步,搅得天下风云,翻作劫潮。

    而姜义心头更清楚。

    那位大贤良师的野心,怕远不止于“反朝堂”。

    姜义不再多想。

    只是负手立于香炉前,静静望了片刻,那道虚影犹在香烟缭绕中半明半灭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你也莫要妄动。多看,多听,少言少事,静观其变即可。”

    姜亮闻言,自是恭恭敬敬地应下,一揖之后,魂影便散,化作一缕青烟,归入香火之中。

    祠堂重归寂静。

    只是这一次,姜义却未如往常那般,再盘膝坐下。

    他转过身,出了祠堂,回到自家屋里,从柜底那只积灰的旧箱子中,取出一壶封得极好的灵梅酒。

    那酒,是前些年所酿。

    取自后山灵泉,配以屋后灵梅之实。

    梅香沁骨,灵气氤氲,一开封,便似有春风穿窗而入。

    提着酒,姜义缓缓出了院门,径往刘家庄子方向而去。

    这世道眼下已是风雨将至,若想探些“天上”的消息,最稳妥的门路,早已不是那在城隍庙中当差的小儿了。

    刘家庄子,那才是真正“根系不显而深”的所在。

    庄子依旧井然。

    仿佛外头那天下翻腾的风浪,都绕过了这片安稳的篱墙。

    姜义寻着老习惯,绕过花圃与药圃,在后头那片晒药的空地上,见到了刘庄主。

    那亲家仍是一身粗布长衣,袖口挽起,神色恬淡。

    只是与往年比起来,却添了几分让人看不透的“清亮”。

    他本就是精气充盈的根骨,又这几年同着姜家诵经修心,日积月化,这底子,竟真叫他给修回了青春。

    华发中已有青丝新生,面色红润,气息沉稳,步履间的轻盈,倒真像比先前年轻了十岁有余。

    照此光景,怕是也能在寿命耗尽前,借那一口灵机,破开玄关,窥见“性命双全”之门,由凡入道,从此不再为红尘所缚。

    “老亲家,得闲么?喝两盅?”

    姜义提了提手里的酒壶,笑意温和。

    刘庄主一见是他,又闻得那阵灵梅酒香,清冽中带着一丝甘甜的灵气,登时连眉梢的疲色都化了个干净。

    “来得正好!来得正好!”

    他哈哈一笑,拉着姜义径往石亭而去,脚步轻快得像个年轻人。

    行至半途,回头又吩咐家丁:

    “去,后厨取几样小菜来,酱牛脯、凉笋丝、那坛脆瓜也捎上。”

    石亭依旧。

    青石檐角生了薄苔,风从药圃那头吹来,带着几分干草与药香的味儿,

    混着梅酒的清气,恰好醉人。

    姜义举杯,抿了一口,微微一笑,语气似漫不经心:“怎不见我那贤婿?”

    刘庄主正夹着一筷子凉笋,听了这话,手微一顿,随即又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甭提了。昨夜又得了他家祖宗托梦,这不,天一亮,便急忙往山下老君庙烧香去了。”

    姜义闻言,只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那神色间虽不多言,却已尽在意会。

    他素知这老亲家的脉门,凡遇梦兆,必心诚如火。

    于是也不多问,只举壶为敬,笑着斟满两杯。

    二人推杯换盏,话从家长里短,到山川风月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亭中气氛倒有几分“世事不扰我”的自在味道。

    忽然,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不多时,一个熟悉的身影,自那老君庙的方向疾步而来,

    风尘仆仆,神色凝重。

    正是刘子安。

    他方才跨入院门,目光便落在石亭里。

    见自家父亲正与岳丈对酌,手中酒盏尚有半盏未空。

    那本要脱口而出的言语,竟生生地止在了喉头。

    还是刘庄主见得开明。

    瞧那儿子一副“天塌”模样,便放下筷箸,大手一挥,笑道:

    “自家人,说便是了,别憋着。”

    刘子安这才神色稍松,快步入亭。

    脚下风声未歇,话已先行。

    “爹,岳丈大人,天上……天上都乱成一锅粥了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