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户部尚书毕自严禀报完后,工部尚书范景文立刻接过了话茬:“陛下,今年三月开始,各个布政司都有三到五家商号得到了工部的授权, 因为是一体成型,需要冶炼炉,所以只能设立在府城中,制造好后运往县城。 目前整个大明所有府城都设立的制造工坊,共计四百二十四座,截止到三日前,各布政司报上来的数据,共计制造新式煤炉两百八十四万座、打煤枪二十万柄。” 崇祯眉头皱了皱,两百八十四万座看起来很多,实际上也只能覆盖一千五百万左右的人口,中南半岛因为天气问题不需要,但大明这边差不多两亿人,才不到一成。 按照这个进度,至少还得十年时间才能满足所需。 看着皇帝皱着眉头,范景文额头青筋猛地一跳,快速解释道:“陛下,今年的数量之所以少,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。 一是摸索制造工艺,各地商号派人来培训,耽搁了两三个月的时间,虽然一体成型,但还需要休整加装内胆等等。 二是铁矿石的开采、粗炼、运输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,实际的制造时间是六个半月。 三是百姓的使用习惯以及价格问题,价格方面,六十斤重的三两白银,八十斤重的四两半白银,烟囱等在市场找人,铁皮一两左右,也有自己用竹子、木头等做成的。 三两银子加上蜂窝煤,一年至少耗费五两银子,用柴火这些就能省下来了,加上百姓们还是习惯用柴火做饭,百姓们选择意愿不大,基本都是城中百姓购买。 臣已经督促各商号扩大产能,各商号汇总出来的数据,明年全年只要铁矿石供应的上,全年可产出八百万座,五年内满足大明百姓所需。 各商号卖出了多少座煤炉、消耗生铁量等均有记载,毕竟这也算是铁器,且数量巨大。 且购买人信息也都有登记,一是溯源,防止高价转卖,二是考虑到部分百姓无力承担,登记后由皇家银行垫付,利息可以忽略不计。 另外,因为供不应求,谁能买到谁买不到由抽签决定,全凭运气,这是民生工程,事关百姓冬日生存,不允许高价。 等日后满足所需后,各商号创新、定制、价格等我们也不管,由市场决定。” 第(3/3)页